一、白条猪价格走势
本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小幅波动,其中周中期价格一度走高,随后回落,周末价格又有所反弹。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7.7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2月14日)的17.25元/公斤上涨2.90%;比上月同期(1月21日)的19.35元/公斤下降8.27%;比去年同期(2月21日)的17.0元/公斤上涨4.41%。周环比小幅上涨;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小幅上涨。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6.60%,本周同比涨幅由负转正。
本周末,是农历正月二十四,去年正月同期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17.25元公斤,年同比下降1.15%。上周同比下降1.15%,本周同比降幅。
本周,日均上市量为1605.57头,比上周(2月8-14日)的1444.43头增加11.16%;比前2周(1月25-2月7日)的1521.57头增加5.52%;比前3周(1月18-24日)的2545.29头下降36.92%;比前4周(1月11-17日)的2145.14头下降25.15%。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982.40头,年同比增加63.43%。上周同比增加392.98%,本周同比增幅大幅收窄,但同比增幅仍然比较大。日均上市量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正处于节后恢复期,而今年已经度过了节后恢复期,日均上市量处于正常水平。
本周,时跨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四,按照农历正月同比,去年正月十八到二十四(2月27-3月4日)日均上市量为1418.43头,年同比增加13.19%。上周同比增加9.01%,本周同比增幅略有放大。同比增幅放大的主要原因还是今年需求恢复的速度快于去年同期,企事业单位食堂的用肉量稳中有增;中小型餐厅的用肉量稳步增加;居民家庭的用肉量增幅还不明显,主要是零散客户入场的采购人员较少,单笔采购量也不太大。白条猪销量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食堂、餐厅,特别是中小学开学以后,学校的需求增幅十分明显。
本周中期肉价一度有所走高,主要原因还是那两日有一家屠宰厂因故缺席,上市量有所下降,此后有其他屠宰厂填补了减少的份额,肉价又恢复到前期的水平;周末,上市量是比较高的,但是需求增加的幅度超过上市量增加的幅度,导致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还是有所上涨。。
除了周中期,本周的肉价基本上呈现稳定少动的状态,主要原因就是毛猪供应充足,白条猪的上市量几乎是随时可以加量,肉价短时间内缺乏反弹的能力。但是,肉价也难以继续下降,主要原因是肉价如果继续下降,会受到养殖场的抵制,只有养殖场感受到比较明显的销售压力以后,肉价才有可能会松动或者下滑。
在正常的情况下,目前的肉价还是比较合理的,养殖场既没有亏损,也没有暴利,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利润空间。但是,由于目前毛猪的产能已经上升到供求平衡的上限,供应略有过剩的状况会迫使价格有所走低。上周我们曾经谈到,由于毛猪产能充裕,白条猪供应会比较充足,‘以至于一些养殖企业开始思考今年还有没有“机会”。’
二、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走势平稳,周后期缓慢下降,周末价格反弹。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57元/公斤,比上周同期(2月14日)的6.77元/公斤下降2.95%;比上月同期(1月21日)的8.84元/公斤下降22.52%;比去年同期(2月21日)的6.93元/公斤下降5.19%。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小幅下降。上周,年同比下降3.97%,本周同比由降幅有所放大。
上周,蛋价从低谷爬出,本周又重新跌回谷底,蛋价走势仍然低迷。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还是供应过于充足,养鸡场鸡蛋的产能处于高位,而消费的增幅不及产能的增幅。上周后期,由于北京地区的中小学开学,学校食堂的采购量瞬间增大,价格才得以有所恢复。价格回升以后,学校的采购量并没有持续增大,价格又失去了支撑,导致本周后期的蛋价重新开始回落。
由于鸡蛋供应充足,学校开学对蛋价的拉动作用减弱,以至于开学以后的蛋价并没有能够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再加上近期民间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居民家庭节前储备的鸡蛋还需要继续消化一段时间,使得近期的蛋价维持低位运行的状态。
蛋价在节后跳水以后,储存商对鸡蛋的收储并没有如一些人士预料的那样会快速出手,大量收储,而是在小心观望,鸡蛋的收储量并不很大,主要原因还是对后期蛋价的走势并不看好。因为近期蛋鸡的存栏量比较充足,鸡蛋的产能、产量也比较充足,蛋鸡供应能力有可能超过需求,所以收储的动作比较谨慎。
蛋价下降以后,零售终端的采购量确实是在增大的,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近期的蛋价确实是谷底,蛋价不可能较长时间停留在低位,终归还是会回升的,所以零售商确实是在抓紧时机增大储备的,也使得本周后期鸡蛋的销售速度有所加快,销量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大,周末价格再一次出现反弹。
上周我们曾经谈到:“由于近期蛋鸡的存栏量几乎接近峰值,去年下半年雏鸡孵化场的订单排得满满的,一些规模养殖场大量补栏,产能急剧扩张,一时间拉动雏鸡价格大幅上涨,有的养殖场订购鸡苗需要等待好几个月。”前期补栏的雏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相继进入开产期或者产蛋高峰期,鸡蛋供应充足的程度有可能超过近期,正如我们上周谈到的那样:“尽管本周的蛋价环比有所上涨,但是涨势还是比较温和的,蛋价还难以摆脱低迷的状态”。
有数据显示,近期蛋鸡的存栏量是近4年来最高,随后,蛋价还会出现一些波澜,但是低位运行的状态也恐怕一时难改。
三、蔬菜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蔬菜价格连续下降,周后期企稳。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29元/公斤,比上周同期(2月14日)的3.39元/公斤下降2.95%;比去年同期的3.72元/公斤下降11.56%。周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10.32%,本周同比降幅稍有放大。
本周末,是农历正月二十四,去年正月二十四的价格是3.55元/公斤,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7.32%。按照农历腊月同比,上周同比下降7.63%,本周末同比降幅稍有收窄。
春节过后,菜价连续下降,到上周末(2月14日,正月十七,3.39元/公斤),蔬菜的整体价格比春节前后的高点(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4.18元/公斤)已经下降了18.90%,不到20天的时间菜价降幅接近20%,降幅十分明显。特别是春节假期过后,批发商全部返回到岗位,伴随批发商返岗的是大批蔬菜同时进京,市场内蔬菜的供应能力快速恢复,供应能力恢复的速度超过了需求恢复速度,加剧了菜价的回落速度。到本周,蔬菜的供应与需求恢复到常态,菜价回落的速度有些放缓。本周前期,菜价还在小幅回落,本周后期,回落的速度放缓,并且呈现止跌企稳的走势。因此,本周菜价回落的幅度不及前几周。
尽管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回落的幅度不及前几周,但是蔬菜的整体价格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只是菜价回落的速度是变速而不是匀速的,有时候会快一些,有时候会慢一些,有时候甚至还会反弹一下。总体上看,春节过后到5-6月份,蔬菜的整体价格基本上都会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下降的过程会出现一些波动,时快时慢。
本周菜价回落,主要得益于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一带的蔬菜上市量增大。上述这些地区的蔬菜在春节过后,逐渐形成批量上市条件,上市量逐渐增大,价格逐渐下滑。本周的散菜花、新胡萝卜、大葱、莴笋的价格仍然在继续下降,其中散菜花在上市量明显增加的同时,质量也明显提升。此前,云南散菜花的质量相对较好,价格也高出一截,至本周,在华东地区散菜花质量提高以后,云南散菜花的质量优势减弱,价格优势不在,价格回落的幅度也比较大。大葱的价格则是在稳步下降,本周的降幅也稍微明显一些。
此外,本周价格回落也得益于北方产区设施蔬菜的产量增加。由于气温回升,北方产区大棚生产的蔬菜产量也在稳步增加,比较明显的河北廊坊大棚生产的黄瓜,顶花带刺的密刺短黄瓜,产量增加以后,又受到云南黄瓜大量上市的牵扯,价格降幅比较明显。与黄瓜价格走势类似的还有辽宁、山东生产的荷兰黄瓜、旱黄瓜,价格也在同步下降。包括辽宁生产的长茄,也包括辽宁、内蒙、山东生产的椒类,还包括河北、山东、辽宁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如韭菜、小菠菜、小白菜、苦菊、油麦菜、散叶生菜等,价格均保持低位并有程度不同下降。
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回落的速度放缓,主要受制于一些价格过低蔬菜的价格反弹。此前,山东生产的西葫芦产量大幅增加,价格连续走低,以至于把云南生产的西葫芦排挤出北京市场.但是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户的收益,以至于收购价低于采摘成本,有农户提前拔秧,致使产量下降,本周后期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上周,福建、山东、辽宁、内蒙、广东、海南的尖椒、柿子椒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上的商户竞相降价促销,农户、商户都有亏损,本周的上市量减少,市场价格得以回升,商户也得以扭亏。上周价格环比降幅较大的豇豆,本周上市量有所减少,价格也得以回升。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蔬菜的整体价格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本周,云南新蒜开始上市,价格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云南新洋葱开始上市,价格低于储存洋葱;广西、云南的新土豆开始上市,价格高于储存土豆,后期会随着产量增大,价格会逐渐回落。所以,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还会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其中一部分价格已经比较低廉的蔬菜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价格还居于高位的蔬菜价格降幅会明显一些,蔬菜整体价格下降的速度会有所放缓。
作者:刘通